美国数千万名中小学生将无法在校内购买到碳酸饮料。根据5月3日公布的一份由美国反肥胖症社会组织和世界主要饮料销售商签订的协议,2010年前美国中小学校只对水、果汁和低脂牛奶在校内销售“放行”。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人们逐步认识到碳酸饮料对健康的危害,许多国家的公众自发加入到碳酸饮料的反对者行列。太平洋彼岸万里之外发生的上述事实,无疑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经验借鉴。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儿童正在成为“小胖子”,这个令家长头疼的问题被指与碳酸饮料有关。据卫生部去年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儿童的肥胖率已经达到8.1%,比10年前翻了一番。而按照国际卫生组织提出的一项标准,市场上的碳酸饮料都属于高热量饮料。喝碳酸饮料,成为“小胖子”——这二者之间正逐渐被画上一个等号。更为严重的是,除了肥胖症以外,碳酸饮料还受到更多的指责。世界范围的一些医学界人士指出:碳酸饮料的一种成分磷酸,会降低体内钙和铁的吸收,影响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并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各种可乐中含有的咖啡因,在长期过度饮用的情况下,会引起上瘾、消化不良、失眠、心跳加速等慢性中毒现象;此外,碳酸饮料还对牙齿造成伤害,等等。
然而,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在中国市场的消费者正在向青少年群体发展,借助各类明星、网络游戏等广告形象,以吸引广大青少年加入其消费者的行列。这其中就蕴含了一个可怕的事实:碳酸饮料正在日益危害我们的孩子。因而,我们十分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绝不能坐视碳酸饮料继续扩大危害,应当尽早从法律等方面对其加以约束,防止越来越多的碳酸饮料进入孩子的身体。对此,一方面,需要国家尽快完善有关的法律体系,高度重视碳酸饮料等垃圾食品的“软危害”,另一方面,广大身为家长的公民,更要从保护孩子出发,积极通过宣传、呼吁、警示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加入碳酸饮料的反对者行列。 |